曲调清新,韵味隽永——评中国海口市琼剧团的音乐唱腔
作者 林艺
一连看了几个晚上的琼剧,越看越爱看,越看越有味,它的艺术魔力深深地吸引着我。想不到在曼谷欣赏到如此技术高超的南国戏曲。
琼剧系古老剧种,南洋一带早已流行,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尤甚。不少名伶远渡重洋,来东南亚献技,也有新马泰本地名班常在此巡回演出,唯有此次海口市琼剧团阵容更为壮观,艺力非凡。无论男女,主角配角,个个能歌善舞,声色宜人。
尤其是它的音乐唱腔更具特色,六个晚会剧目,音乐手法各异,经过作曲者根据剧情精心设计,有的雄伟壮观、跌宕起伏、感人至深、扣人心弦;有的甜似仙酒,使人如此迷醉,有的轻盈快活,令人心旷神怡;有的悲切凄惨,催人泪珠滚滚;有时一支高胡、一支琵琶或者一支洞箫曲调出现,清甜静寂,细如水泉。千多人坐在宽敞的剧场里,却鸦雀无声。有时音乐像排山倒海之势,强烈而且优美;有时海南唢呐声之震耳,琼音浓郁,家乡情味亲切可爱。总之,妙音绕梁,感人肺腑,美不胜收,如此多姿多彩的腔调、弦音、深深拨动了观众的心弦,使台上台下感情融为一体。
音乐是戏曲的灵魂,是演员表唱的命脉,琼剧团抓住了这条网,使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更为重要的是,作曲家辛勤劳动的结果。他们继承了琼剧传统板腔音调,去粗取精,又吸收了海南民歌及兄弟剧种的旋律,运用作曲手法,大胆创新,写出了很多既有琼剧韵味,又优美动听的板腔和乐曲。尤以《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凤冠梦》的音乐、唱腔设计更为成功。《梁祝》一剧故事情节家喻户晓,海口市琼剧团带此剧目来泰,却能倾倒千万观众,获得很高评价,绝非偶然。除剧本有了提高,剧情有了发展,演员落力精湛的表演外,更主要是音乐新,加深了剧本主题,深化了人物形象。如曲作者特以琼剧“程途板”音调,提炼成一支类似梁祝协奏曲的主题曲,贯穿全剧,忽而在唱腔中出现,忽而在弦音之间回转,交替反复,其人物音乐形象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尾场哭墓时,加上音响效果的配合,顿时天黑地暗,乌云滚滚,电闪雷鸣,几声霹雳,震耳欲聋,祝英台哭得天号地动,好像感化了天地,此时坟墓裂开,英台跳了进去,一组强烈的梁祝主调音乐出现,更是震撼人心,观众好像身临其境,感人逼真。当雨过天晴,彩虹当空,彩蝶飞翔,梁祝双双化蝶,翩翩起舞,情景达到了高潮,此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拍手叫绝,可算是一次难得的美的享受。
《凤冠梦》的音乐唱腔,也有独特之处。给人突出的感觉是一个“新”字。不但剧本构思新鲜,它的音乐更是韵味隽永,悦耳清新。春娘的渔歌、织网曲、三拍子的摇船合唱;李元顺一家奸诈、造作、轻挑的唱腔情调;吹鼓手的迎亲音乐,以及吴乙九等丑角板腔安排,都恰到好处,又是一个成功之作。还有《斗气姻缘》、《三看御妹》、《红书宝剑》以及《断桥》、《洞房》等选场片段,处理得各有千秋,这都是该团作曲家吴梅先生的功力。
吴先生是为勤奋、多才多艺的高手,从事琼剧音乐已有三十多年,能编剧、能作曲,能演奏,演出时还当指挥。他积累了大量资料,经验丰富,对琼剧音乐、唱腔进行长期的深入探讨研究,在学习上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善于吸收外来剧种的长处,不断革新了很多旧板腔,还创造了一些新腔,大大地丰富和加强琼剧声腔的表现力,在海南戏剧音乐界中威望很高。是一位热爱琼剧艺术事业,献身精神可嘉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