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赏析

戏剧

80后的呐喊《世界上最高的地方——在哪?》

2011年02月19日 08:41  腾讯娱乐 选稿:余燕 责任编辑:刘帆  点击:10592  我有话说(0人参与)



  将于2011年3月1日至13日在八一剧场小剧场上演的黑色幽默喜剧《世界上最高的地方—在哪?》被誉为2011年春节过后小剧场话剧“第一重磅革新戏剧”。该剧并非传统俗套的都市情感轻喜剧,其实在看似嬉皮笑脸无厘头搞笑的外表下揭露出都市生活中被封存已久不忍触碰的痛处。

 卡奴房奴孩奴 新奴隶社会下80后生存现状

 “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6000,吃穿用2500,冉冉上幼儿园1500……”电视剧《蜗居》中的经典台词,在被誉为大城市“房奴”的写实。剧中男女为一处容身之所而操劳奔波、歇斯底里后,引起许多感同身受的80后共鸣。

 从全国各地聚集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和近郊,像蚂蚁一样默默奋斗着的80后群体为喻为“蚁族”。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却低收入而且没有劳动保障。进入适婚的年龄,竞争对手除了80后外更多的是已经事业有成的60后、70后。进入生育的年龄,开支出现爆炸式增长,但是自身的工作收入有限,而不得不选择“丁克式”家庭模式。

 上学学费涨、找工作就业难、买房房价涨、买车油价涨、入了股市被套牢、适婚年龄又是经济萧条又是公司裁员、为国家养着上一代、自己老来没着落的境况。80后在成长的道路上越来越觉得不堪负荷。《世界上最高的地方—在哪?》并非简单的罗列这些残酷现实,而是以戏谑的态度讲述一个似乎无关紧要却又息息相关的故事。在这个荒诞的故事里,搞笑的对白和无稽的人物以帮助观众宣泄出对压力的不满和愤恨。“减压”并不是逃避的一笑了之,而是像该剧一样和80后观众一起直面现实问题,在不堪负荷时,一起从“世界上最高的地方”纵身一跃,然后体验置死地而后生的快感。该剧制作人阎妮佑表示,我们做为80后承受了太多任何时代所没有的负担,相信这出戏剧一定能挑战80后的承受极限,算一场我们和观众淋漓尽致的集体狂欢。

 黑色幽默不黑色 冷笑话里藏温暖

 80后由教室到职场这段成长经历中,深刻感受到短短十年间,网络取代书籍、数码取代胶片、手机代替写信的生活方式的巨变,高速的生活节奏使成为社会主力的他们产生了各式各样的精神问题,《世界上最高的地方—在哪?》深挖和展现了这些精神症结,并对病源进行探索。在西方流行的“威胁喜剧”对中国来说还很陌生,“威胁喜剧”带有强烈的威胁性、荒诞性和喜剧性,而另一方面,其实 “威胁”一直存在,可能来自外界,也可能是人们内心作祟。

 该剧发生在1991年由房价泡沫导致经济危机的日本,悲观的男主角在这次危机中选择了自杀。在男主角登上楼顶时,遇见了一个经过精密计算和精心策划到此自杀的人,和另外一个天生乐观懂得容忍生活却仍然选择自杀的人。他们在企图实现人生最终的也是最“崇高”的理想的时候,却感觉“命运”的手一次又一次的为了“娱乐”大众而拨弄着他们。三人在日常对话下掩盖着惊心动魄,进而强行打开了在压抑中的人们紧闭的房门。荒诞派戏剧的精髓正是于此,看似没有目的却玄机迭起,力求让观众感受到昆汀电影中罗嗦赘述却一针见血的黑色幽默。

 本剧导演刘小丹表示,我们不会在舞台上直接表现主人公内心的焦虑和恐慌,但保证现场观众能在感受爆笑的同时会联想到现实生活带来的不安。长期的生活压力使得人们只在乎迷失的东西,而忘记了什么是生活的真谛,如果我们总将注意力放在生活的烦恼上,结果只能是越来越糟。该剧制作人阎妮佑也表示,所以我们这部号称黑色幽默的喜剧最终还是会回到温暖和希望的主题上。宣泄过后是为了更有力量的生活。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请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见解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友姓名:    匿名   验 证 码:  看不清,换一张  
全部评论(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