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赏析

我说文艺|山海交融笔墨新——观“写意山海—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有感

2023年10月03日 09:30  海南省美术家协会  点击:661  我有话说(0人参与)



 

9月23日下午,由海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由海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办,海南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和上邦美术馆承办的“写意山海—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在海口市开幕,现场红火热烈,宛如过节一般。作为上邦美术馆的开馆首展特邀了近五十位画家的六十余件中国画作品涵盖了山水、花鸟、人物、岩彩等科目。来自各省及区域的艺术家们共聚一堂、互相切磋,展现出他们不断在中国画的本体语言上新的探索,以及自我创作迭代后的成果。此次展览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一为国内各地邀请的名家作品;其二则来自海南本土艺术家创作的佳作。展览通过多维度的艺术交流和同台献艺讴歌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守正创新,使中国传统绘画与优秀的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一、“写意山海”之精神实质

毋庸置疑,中国画的表达方式是古老的具千余年历史的东方艺术话语体系,而作为艺术面貌的一种展现模式,中国画相较于其他艺术门类,深受到传统技艺与观念的牵制,有其历代创造的“范式”,它当下的创造性及创新性转换自然就成了横亘在每位实践者面前的时代课题。“俗语说:千里姻缘一线牵”,作为诸多艺术家们艺术实践成果的展览恰巧在一条展线上表现出他们在解决此课题时的诸多方法论智慧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剖析。

 

何水法 《秋佩》

 

纵观整个展览的作品在纵深和拓展两个维度均体现了创新的无限可能性。展览主题“写意山海”,可借“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来理解其人文内涵。与西方“虚无”和“实有”之间的二元对立统一哲学不同,通过“写意”具有的书写行为,写出诗意和形象。而“山”与“海”的所指的形象则是由笔触、线、形色暗示出来,从而能指向艺术家们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核心。

 

胡伟《彩云》

 

二、“融”与“采”

如何保障每件作品皆是有感而发、均立意不同。唐代画家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创作理论,时至今日仍然是最佳行动指南。在生活和自然之中才有最鲜活的生命力,才能打动自己,只有物我相忘的时刻,才会引发创造的冲动。从感性采集到理性思考,从生活感悟到创作意识领悟,作品才能逐渐退去单纯反映生活的窠臼,从而达到追求新的审美境界,隐现出“真善美”的品格。至此由人生境界走向艺术境界,借艺术作品与观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李耀林  《海南分界洲岛远眺》

 

细看本次展览的艺术家们不难发现,他们呈现出根植传统、勇于拓创的精神。例如在何水法的《秋佩》《白菡萏香初过雨》、邢少臣的《画奴》《松石寿》、周曼竹的《纵横一川水》《人烟村舍西》、黄国民的《 静观自得》《 一夕绕山秋》中可以窥见他们从传统笔墨出发,以书入画将其发挥到极致,而在孙维国的《冯银觅句图》、陈飞翔的《雨后云谡》、韦贵敏的《清风得如意》、秦仁强的《山海升祥瑞》、刘兆平的《山居图》《风轻云淡》作品中却融入多元方式,表达当下观念。不论是现代形式面貌的介入还是历史“范式”的沿袭,他们的作品呈现出的丰富性和时代性趋向,创作理念与笔墨表达和多元化发展成为艺术家的整体面貌和审美选择。

 

邹立颖《与自贸港有缘》

 

非常有意义的是在李耀林的《七仙岭清泉》《海南分界洲岛远眺》、李呈修的《晴光仙影图》、王乘的《海南乡村记游》《燕子洞》、候贺明的《琼道烟雨》《幽居图》、孙裕国《万壑松风图》《苗岭三月春意浓》、吕峻涛的《流急潭深》《烟笼醉秋》山水画中,还有邹立颖的《天涯海角》、赵峰的《东坡读书图》、孙维国的《东坡吟啸图》人物画作品中,虽然中国画技法对他们来说只是表达想法和构思的媒介,创作中自然会融入新的内容对原有储存进行更新。与海南的相遇和关注、或采风或行旅,让他们的创作在墨色的运用、“符号”的选取、对海南客观物象的提炼和对程式的建构等方面必然受到海南的信息干扰,在作品面貌表现形式上便自然而然地开始变更与超越,拉开了与过往创作的距离。

 

李呈修《晴光仙影图》

 

尤其是李耀林和李呈修两者明显的在点(笔触)、用线、线与墨组合上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李耀林的《七仙岭清泉》中岩石与植被接壤处的线条真令人赞叹不已,既不失传统笔墨章法,却又跳出程式把海南热带雨林七仙岭的气象勾勒于纸上。而李呈修的《晴光仙影图》却是引发我写此篇拙文的导火索,我在这张作品前面端凝许久、感慨万千。众所周知他的能力所及之强,与以前创作的所见不少横批、斗方、条幅佳作不同,这件作品把海南物像繁杂、视觉纷呈的自然特征描绘的惟妙惟肖。整个画面在传统艺术“起、承、转、合”的节奏把控之下,显得格外静谧、繁壮、秀丽。凤凰树与几棵疏密相间、亭亭玉立的槟榔树、层楼叠榭的屋舍在他的经营布局下尽显笔墨之巧劲,植被色彩体系从凤凰花的红色到形态各异的黄叶、绿叶再到远处的青绿色在丰富多变的墨色映衬后呈现出苍翠郁茂的南国旖旎风光。因而不得不佩服他观察能力之强和深,尚能厚积薄发。

 

陈琳 《藏族少女》

 

与前面这些作品面貌有着天壤之别的胡伟的岩彩画作品《彩云》,使用矿物颜料积淀出沉着、浑厚的魅力细节的不规则形状拼贴、层层叠加出仿佛如山峦和礁石或树木、飞流瀑布,似是而非的山水意象让人感觉既陌生却又格外熟悉,依笔者看来正是东方意在笔先的东方精神贯穿着他的美学品味,与欧洲无形式艺术(Art Informel)的污渍实验不同,胸有成竹的他通过细腻、饱满、通透的色彩流淌、挤兑、叠加而形成的线条分割出他丰富宏大的画面。这些极为耐人寻思品味的微小的细节,构成了他艺术的可歌可泣新的山水风格样式。

 

夏荷生《太湖石》

以上作品为省外名家)

 

海南独特的自然和文化环境赋予了本土艺术家们海南地域的面貌特征。曾祥熙秉承着岭南画派的革新精神及兼容的气度以高度提炼概括的笔墨语言把自然山河景象浓缩在他的作品《峩贤山月半轮秋》中,整个画面力度惊人、极具形式美感,气势磅礴、颇具张力。乔德龙的《白发渔樵江渚上》高古隽逸的青绿山水却赋有时代新意。阮江华的《青木滋繁》中立足传统而又求新求变,以格调豪迈、气势恢宏、笔墨酣畅的传统水墨方法,又结合海南植被色彩斑斓的特色,所开拓的审美品格不仅仅是在笔墨方向的,在海南山水的探索中,让我们得以窥见山水造型和结构即视觉形式所起到的重大作用。在陈茂叶《木瓜园》、邓子芳的《春水润秀椰乡情》、吴东民的《小泉》、周建宏的《湖畔人家又一村》、符祥康的《山高水长》、赵日雷的《家山春意》、梁增权的《博鳌万泉春色美》、韩勤的《山居春晓》、马飞的《印象天涯》、段彤君的《蕉林晨曲》、邹才干的《天高任鸟飞》等作品中很好的展现了海南本土的中国画艺术状态,他们各自画面貌似独立却又丰富统一,体现出海南艺术家群体的作品中地域特色生命力的多样性。他们在艺术实践中摸索着自己的中国画艺术创作语言,逐渐酝酿出在中国画审美系统中寻觅出与自己契合的审美经验。然而,在林明俊的岩彩水墨《山岚水秀》中,更加“主观创造”,即艺术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作品“腹稿”开始将自然形象调整、解构,加以提炼、取舍,最后再重新组织出朦胧独特的画面结构,建构一种自创的“艺术形象”,而非自然的“真实形象”。

 

曾祥熙  《峨贤山月半轮秋》

 

而当马伟的《醉蝶花香》《绿韵听花》、徐欣的《菡萏香销翠叶残》、齐英石的《黎家制陶图》、卢向玲的《溪岸繁花》、陈为云的《我心中的瓜菜》、陈琳的《士兵靳明哲》、杨洋的《暖阳》、万靓的《春色溢满园》在同一时间和地点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通过这些生动的视觉图像,我们不仅能阅读到艺术家们的心灵声响,也能感触到他们背后地域文化与精神的脉络。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可以说是解读他们各自作品蕴含的人文精神的一种方式。

 

邓子芳  《春水润秀椰乡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本次展览邀请的艺术家各显神通,却也存在着非常统一的共有特征。那就是他们皆是在坚守作品传统“诗”“书”“意境”之基础上,具有变通、包容、开放的姿态,不仅为各自创作中新的画面内容需求而丰富了中国画技法、生产出新的艺术图像的同时新的表现技法应运而生,也拓展了海南中国画的原有边界。

 

陈茂叶  《花叶知秋》

 

三、留给海南中国画的启迪

在建设海南自由贸港的契机之下,海南中国画探索具有更强烈的“文化姿态”,赋予作品更强的时代气质和品格。因而在技术面貌和表现方法上可不拘一格地吸收内陆地区乃至西方绘画元素,但仍坚守着传统艺术的内核,借“笔”“墨”传达出作品的意境,折射出东方美学的核心精神。

 

阮江华 《青木滋繁》

(以上作品为省内名家)

 

当代如何用中国画表现海南仍然属于前沿课题,可以从地域性方位优势,也就是从对新时代现场真实的感受,对海南发展历史的领悟,由地域性自然景观入手,去探索新的表现题材、新的文化图像与新的表现方式。在这方面,海南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正是海南中国画面向未来的“创新意识”、“跨地域文化意识”、“语言自觉转化意识”,在以往中国画强调的“学术性”、“探索性”、“纯粹性”基础上找到新的突破口,这种独特的艺术品质也将是海南中国画的价值所在。

结语

海南中国画探索之路是宽阔的,如何做到以东方美学为主,融会贯通,既充分发挥传统中国画之优势,又能在本土创作中补其不足,还须有更多的同仁甚至是数代同仁做持续不懈的努力,最终达到理想的境地,出现海南中国画万紫千红的局面。

(以上省内外名家作品均按年龄排序)

尹林华:海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海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美协综合材料艺委会副秘书长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请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见解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友姓名:    匿名   验 证 码:  看不清,换一张  
全部评论(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