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歌的土地
文艺观察|高擎远征的精神火炬点击:4768
文艺观察|文艺新征程:团结就是力量点击:4618
文艺观察|文艺评论须增强历史主动点击:4740
文艺观察|绘就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艺篇章点击:4695
文艺观察|汇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艺力量点击:4366
文艺观察|新时代新征程上勇立文艺新功点击:4635
文艺观察|坚持党的自我革命永不停歇点击:3381
文艺观察丨吹响风雨无阻向前行的号角点击:3621
文艺观察|维护文艺工作者合法权益,文联组织责无旁贷、大有可为点击:3599
文艺观察|让文艺评奖引领德艺双馨的行业风尚点击:3765
蔡葩:音乐家的青春咏叹调点击:27175
致广大 尽精微——读吴东民先生大尺幅书法作品点击:24020
一曲高蹈神采的快乐之歌——品读东民先生《行书千字文》点击:24113
吴东民书法艺术审美风格论点击:24763
天生笔墨 工开风气——“东民精神”解读点击:23877
天分与工力的综合——吴东民先生近作小议点击:23789
海南书法的一面旗帜——吴东民先生书法艺术品读点击:23556
蒙麓光同志深入生活侧记点击:25502
山地上有座坟茔——怀念林志雄老师点击:25636
李君照:永和三月 惠舞和畅点击:26477
创建合唱大省任重而道远
一专访海南省合唱协会会长张德美
2017年11月25日,2017海南(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唱节圆满闭幕的第二天,参加合唱节采访报道的世界合唱比赛中国区宣传负责人张国锋,就本届合唱节和海南省如何创建合唱大省的话题,对本次海南合唱节总策划、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海南省合唱协会会长张德美进行了专访。
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海南省合唱协会会长张德美
世界合唱比赛:张会长您好。2017海南(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唱节已经画上圆满句号,这些天您忙得连吃饭都顾不上,实在是辛苦,很难得您能抽点时间和我聊聊海南的合唱,您能否首先给我们大概回顾一下本届合唱节的情况?
张德美:实在抱歉啊!让您等了一周。2017海南(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唱节的前身中国南方(海口)国际艺术周创办于2009年,两年一届,到2015年已经办了4届。习近平主席的“一带一路”战略提出来以后,想到以后要符合国家的总体战略,而且海南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就把它上升到海上丝绸之路合唱节的品牌。我撰写了好几套方案,上报省委宣传部,呈报到省委。后来,中共海南省委在2016年,以六号文件的形式,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合唱节”写进了繁荣发展海南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实施意见当中。同年,省委办公厅也颁布了分工的方案,海上丝绸之路合唱节牵头单位是省委宣传部,责任单位是省文联、外事办、海口市,这样就把框架确定下来了。我作为中国合唱协会的副理事长,在海南做合唱节,包括所有的合唱活动,都离不开中国合唱协会,就把中国合唱协会与海南省文联、海口市政府一起作为主办单位,承办是省音乐家协会、省合唱协会和海口市文体局。组织框架基本就这样搭建起来了,然后就开展了筹备工作,通过各种关系,包括世界合唱比赛创办方-德国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还有国际合唱联盟等,帮我们组织了一些境外的团体,像这次就有12个海外团体。作为一个省的合唱节,能邀请这么多的海外合唱团,我们也感到很欣慰,不容易啊,有曲折有艰辛,我觉得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在以前的合唱周基础上,确实迈了一大步,而且2017年这个合唱节,我认为是成功的。虽然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包括组织工作,接待工作等等,方方面面都有距离。但我觉得还是成功的。第一是引起了国内外团体高度的关注;第二,这次的活动设计,是历届最多的,细数一下有24场活动。海南省歌舞剧院是主场,这里就有十场,包括开闭幕式。还有七场比赛,一场海外团体的专场音乐会。同时,在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各有两场讲座,各有一场交流音乐会,这样就有六场。在开幕式前一天有一场预热活动,即加拿大“同声律动”阿卡贝拉专场音乐会。然后还有一个专门的合唱发展研讨会,这是合唱节很有特色的一个项目。合唱走进社区,唱响国际旅游岛,三场音乐会,反响也相当好。这些外团,还有那些来自其他地方的团体,美国,巴基斯坦,与老百姓的互动,相当好。这次合唱节有真正的与国际接轨的因素在里面,也让外团感觉到海南的热情。
海口琼山海韵合唱团《赤壁 怀古》
指挥:张德美
世界合唱比赛:看得出主办方对本届合唱节是作了精心策划和认真筹备的。
张德美:合唱是一种心灵的洗涤。这次合唱节,我们是做了精心的准备的。以往我们合唱节的场地,都是在海口人民会堂,人民会堂里面,我是临时做了一个反音板,比较简陋而且钢琴等等条件都有限制,包括化妆间都没有这么多。现在,我们在海南省歌舞剧院,是目前海南省最好的演出场地,有很多化妆间,包括高档钢琴。两个大学分会场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的讲座,都是用了施坦威钢琴。条件都在慢慢地改善。讲座的地方也相对专业,也进行了一些精心的设计,比如,邀请了擅长童声合唱训练的指挥家孟大鹏老师,对声音把握与国际接轨,有国际理念的指挥家陈光辉老师,以及美国指挥家蒂姆夏普举办讲座。还有年轻人比较喜欢的阿卡贝拉人声乐团,对海南方方面面都有需要。海南本地从事合唱的团员、指挥老师,这次来得最多。他们的反馈信息,数量非常的大。很多老师都放弃休假,请了假全部赶过来。市县来得特别多。这次合唱节,三四千人的参与度,媒体的关注度都很高。
张德美与著名指挥家杨鸿年(左二)、INTERKULTUR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席冈特.铁驰(左三)、第一副主席兼亚洲中国事务部总监王琴(左一)合影
世界合唱比赛:感觉得到您对合唱有着无限的热情,对推动海南省的合唱事业的发展有着很高的信心,您是怎么与海南合唱结缘的呢?
张德美:我是1988年9月来到海南的,在海南大学当钢琴老师。海南那时候刚刚建省,我算是第一批闯海人,当时是10万人才下海南。刚到海南时,我首先是想搞交响乐队的,因为在大学搞过交响乐团,当指挥。后来觉得,交响乐团有点困难,所以又想搞民族管弦乐团。但是那时人才还比较稀缺。1995年的时候我们海口几位音乐教师就建立了海南省第一支混声合唱团。这在海南是开天荒的,而且是海口合唱团,填补了空白。那时在海南策划了很多大活动,包括海南的椰子节、冼夫人文化节。我很喜欢折腾,就是为自己找些麻烦事做,喜欢挑战。成立混声合唱团以后,这个团就到处交流演出。当时我国一些大牌的指挥家,从严良堃老师开始基本上都来过海南,搞过讲座培训。海南是一个陆地式小省,经济上比较薄弱,我的战略是,请进来,让大家有提高,有认识,然后,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让大家走出去,包括咱们世界合唱比赛,好几个团都参加过,还有中国国际合唱节。当然刚开始大家对合唱的认识,还是有差别的,还停留在歌咏活动阶段,但是通过我们这么多年的努力,也感动了领导,在建国60周年和建党90周年之际,搞了几次大型合唱音乐会,包括五六千人的。这些音乐会,不是录音的,是现场版的,而且是电视直播。几千人同唱,四台钢琴,一个接一个排,做起来,非常辛苦。
2004年,孙志芬老师当中国合唱协会秘书长,我把她请过来,也把第七届中国合唱节引进到海南。然后就是“永远的辉煌”中国老年合唱节,是文化部主办的。这两个合唱节,就做成了气候。然后2007年就引进了国际团,是奥地利的一个男声合唱团,到现在有近160多年的历史,在海口人民会堂举办了第一次真正的,没有扩音设备,原声的演出,很震撼。还有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无伴奏合唱团专场演出,是我做艺术总监,也请到海口演出了一场。这两场演出,再加上中国合唱协会的两场合唱活动,真正改变了海南合唱的现状。观众认识到,合唱原来这么美,这么好听,也让他们看到,合唱是不用扩音设备的,得安安静静地听。接着就推出了几个合唱团的成立,包括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还有各个市县合唱团的成立。
海口琼山海韵合唱团《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世界合唱比赛:很多年前您就提出了“冬天到海南来唱合唱”的口号,这对海南创建合唱大省起到了什么样的实际推动作用?
张德美:二十几年前我在北京说“冬天到海南来唱合唱”,这个口号现在已经喊出来了。改变了海南老百姓,包括政府机关甚至包括我们很多主要的领导,对合唱能为海南带来什么这样一些陈旧的观念。在国外,合唱是融入生活里面的,它不是一个单一的艺术形式,如果把它分裂,生活是生活,合唱是合唱的话,那不是真正的合唱,合唱应该是走心的。贝多芬有一名言,“从心灵出发,必将到达彼心深处”,这是贝多芬对合唱的诠释。我觉得说得非常对。因为合唱是通码艺术,无国界,跨越了种族年龄,模糊了专业和业余之分。有些业余的团体,虽然组织形式是业余的,但他们的艺术水准是专业的,是真正接地气的。目前我认为只有合唱艺术,是能够遍地开花的。只要会讲话,就可以加入到合唱团里去。其他的形式很难做得到。
海南的合唱,要走出国门,途径很重要。没这个通道,大家以后怎么去关注你?用合唱节这种方式。这又使我想到了最初的初衷,“冬天到海南来唱合唱”,聆听新海南的天籁之音。这是后来我把它完善了,因为海南的一些活动,都放在冬天。考虑到海南的优势。比如说人文的东西,经济的东西,比不过北京和上海、广州,但是海南的冬天确实是非常的舒服,我打冬天合唱这个牌的目的,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它也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离不开一种非常接地气的艺术形式,那就是合唱,我们的意见是高度的一致,来海南参与合唱的人,每个人都是宣传员,他们回去以后肯定会说海南气候非常好,海南人很热情,很诚实,海南的环境也非常好。而且在海南通过合唱广交朋友,宣传海南岛,比做广告要好得多。所以说这些人都是宣传员。以上是第一点。第二点是他们到海南以后,不管在海南呆多长时间,他们都会拉动海南的消费。旅游,购物,包括文化等等方面都会对海南的经济有促进的作用。我觉得这点非常重要。如果来海南,仅仅是旅游,他只是个游客,他不会成为一个有品位的游客。如果通过文化活动吸引他们过来的话,他可以旅游,可以跟我们当地的文化相融合,比如说我们的唱响国际旅游岛。这次是到三个市县,下次就到达中部地区,其实海南的中部就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有黎族的五大支系,有黎族民歌,以后可能在中部设一个分会场。黎族的五大支系民歌那真是天籁之音。当地的合唱人和我们全世界的人在一起。我们在琼中,大概有可以容纳10万多人的广场。这些文化的交融,更能够让整个人类,通过音乐,通过合唱来祈求和平达到和谐。通过合唱,海南本地人了解世界文化,通过合唱,让更多外界的人,了解中国海南,是真正的国际旅游岛,不仅是一个山水,沙滩,阳光好的地方,还有很多与文化交融的地方,比如说台湾的高山族,他们来海南,会觉得与他们是一家人,会找到同根同族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文化的力量,也是合唱的力量。今年台湾的八角塔合唱团和我们本地的合唱团一起旅游演出,走到一个地方就唱到一个地方,大家都非常开心。2007年我邀请了奥地利古柏斯基尔欣男声合唱团来海南,因为我跟指挥是好朋友,一下飞机,到机场的大厅就开始唱,逗留的游客也都很开心,也都开始拍照,在酒店大厅里也是,说唱就唱。我带他们到西海岸,要有一块儿空地就开始唱,感觉很舒服,我也和他们一起唱,在快结束时我指挥他们,他们的指挥呢,担任钢琴伴奏,我们在一起唱,这个感觉是非常有意义的。老百姓虽然听不懂,但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是世界语言,大家都非常开心,而且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打动人是最直接的,他不用其他的媒介来作解释。一个音出来就会让你感动。我从事这个专业,在做这个事情,虽然很辛苦,而且从事组织活动协调工作很困难,但我觉得很有奔头。做这一行我有个目标,我跟省里也提到过,创建海南为合唱大省,比如,就叫合唱省,来创办我们这个品牌,因为其他的艺术形式,都没有合唱这么接地气,是大众艺术。合唱构建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带动旅游。而且又让普通的老百姓唱歌。像黎族人,不向往大富大贵,但不能没有歌声。
在世界合唱比赛中获金奖
世界合唱比赛:我看到您在闭幕晚会上亲自上台指挥演出,您有行政职务,又有专业的工作,同时还带团演出,忙得过来吗?
张德美:我平时也带团排练,也在培养年轻的指挥,要把海南的整体合唱水平提高,才能将合唱节做成品牌。家里啥都没有,又如何去招待外面的客人?距离还是很大的。我也一直在努力缩小差距,为什么要举办这么多的讲座?就是为了提高海南整体水平。我本人每年也要举办四五次讲座,到市县去做合唱指挥讲座,包括也在大学做客座教授,这样就是培养一批年轻的指挥,让他们真正地将整个身心投入到合唱里面,这样就会有所提高。
我现在海南省文联担任组织联络处处长,还兼海南省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海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每年要开展很多志愿服务活动。但我一直在做专业。但多多少少有些东西是顾及不到。我以后的计划是把合唱节做成最大的活动品牌,这么多年一直在坚持,省委宣传部领导让我好好策划,做成一个大的品牌。我说即使领导不交代,我也会沿着这个目标一直走。当然领导重视,我会做得更顺利。因为海南不是个经济大省,举办大型活动经常缺少经费,这是个很头痛的问题。如果经费有保障,财政支持或社会企业支持充足的话,做起来会更完善一些。这是个现实的问题,我也想引进世界合唱比赛,2010年绍兴世界合唱比赛那次专门去拜访世界合唱比赛组委会铁驰主席,还有艺术总监及亚洲中国事务部王琴总监,专门面谈过。那次我还把海口市文体局的领导也带去了,就是想通过这个活动,通过咱们这种方式,吸引到海南来。现在我这个初心还是没有改变。只是因为我们现在的条件不好,如果我拥有了5到6个音乐厅,那我就敢想了。如果我们的企业给我充足的支持,那我就敢想了,当经费有保障的时候,当我们本身的条件好了的时候,这个想法不是不可以实现的。说实在话,我很欣赏咱们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提出的口号。我到哪里都在说“参与就是至高无上”。这句话,我是牢记在心的。跟我原来做合唱节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合唱,不要把它看成是一个高大上的东西,人人都是可以唱的。合唱讲的是包容,和谐,倾听,安静。合唱对人的感化,对人的心灵的启迪,对人的约束的东西,比独唱强得多。这是我们从事合唱的人,感到很欣慰的地方,我们做了合唱这么多年,你越到里面去,越觉得里面博大精深,就象指挥一样的。那么多年了,包括我们的老师,老一辈的指挥家,你分析作品越悟到里面去,越感到里面深不可测,合唱永远没有直角,也没有重复。它不像有的东西是重复劳动,你永远不会重复,即使同样一部作品,今天排练,明天演出,后天演出,三场演出,绝对是有不一样的东西。那就是合唱精妙的地方。所以合唱这个东西是很奇妙的。她永远充满着挑战,我觉得你越弄进去,越是有意思,非常好。
台北欣欣合唱团 海口琼山海韵合唱团 台北室内合唱团
《同一首歌》
世界合唱比赛:把合唱当成您的终身事业,而且是全心全意的投入,这对于海南是一件幸事。
张德美:总要有人做。我的理念是,不管领导关不关注,不管领导支不支持,我都会这样子做,人都要有个追求。在这个方面我是不会打退堂鼓的。我当初邀请奥地利古柏斯基尔欣男声合唱团来海口演出的时候,是私人掏10万块钱做的。先把场地,反音板,钢琴,吃住都安排好。演出的时候,我把时任省委宣传部部长、海口市委副书记都请到现场观看。他们非常感动,说这个合唱团唱得很好,天籁之音,后来他们主动说,你花了多少钱,我说多少多少,他们想办法帮我解决了经费问题,我很感激有一批支持我的领导。要一般人他不会先自己拿钱出来,我就是兑现一个承诺。那次活动以后,对海南而言真是洗脑了,领导觉得合唱这么好听。不像以前的,大喊大叫。海南的合唱能有今天的局面,说实在话我很珍惜,当然,与其他省市相比差别还是很大的,但是我觉得进步非常大,修养提升也很快。在全国来说,海南合唱的发展速度应该是排在前列的,但是我们基础薄弱,我们还得继续努力,可能我退休以后就要专门干这个事了。
世界合唱比赛:您的身边要有两个得力的助手,把您的想法实施贯彻下去。
张德美:现在在培养几个人,慢慢地要接上来,你讲的这个非常重要,人才很重要,这不光是指挥的人才,应该是综合型修养较高的人才。像咱们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做得这么大,团队强大呀。
现在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这个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现在某一个领域的顶尖人才不缺,最缺的就是复合型人才,太难得了。比如说一个活动要写个策划方案,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写不出来,有时我会陷入一个很无助的境界。倒不如自己做,很头痛,非常非常麻烦。
世界合唱比赛:说到这点我深有体会,比如12月在广州的演艺交易会上要做一个一分钟的世界合唱比赛宣传片,完全可以叫专业人员做,但我想我自己学着做,结果,还真边学边摸索做出来了。因为有的时候你把素材给他,这个时间反而比我做的时间更多,而且修改的时间也很长。
张德美:是这样的,但长远来说,这样做很累,这么多年来我也为此事纠结,因为很多其他的东西都要自己弄,没有办法,现在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很难找,这是很烦恼的一件事情。海南合唱团体及合唱辅导人才走出去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很多人也参加过咱们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在国内举办的大师班、大师讲座等,我也打算在这一两年内把咱们的大师班项目引进到海南。前提是我要先洗一下牌,让参加学习的学员们基本上在同一水平上,这样才好打牌。我也是两手都要抓,一方面合唱活动要循序渐进地开展,另一方面自己也要以身作则,每年都要举办基础性讲座,包括在琼海、三亚、昌江、临高、陵水等地,希望能够带出一批基本功相对扎实的基层辅导人才,这也是目前我们做合唱节很重要的一个抓手。这也让我花费了很多的精力。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我们的团和外界的团做交流的时候,差距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比如我们带出来的团参加合唱比赛和交流,大家都拿着谱子在唱,而我们的团,却看不懂谱子的时候,就显得我们很弱啦。说实在的,音乐风格,每个地方都有,作品,每个地方也都有,各有各的特色。但是,对音乐,对合唱,对演唱能力,这个是不分国界的。不管是美国的加拿大的,中国也好,对演唱能力的高低,不会因为你是中国的团,就应该比较弱,这是不可以的。我一直有个观念,对合唱指挥而言,不能因为你的对象是非职业的就把标准降低,只有一个标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能因为我们对象是业余的,就可以唱不准。我在任何地方上课或排练都要给指挥灌输这个理念,不能因为你是一个老年团,音就可以唱不准,你可以唱简单的不就行了。把握一个原则,第一,完整;第二,准确;第三才是难度。我担任评委就是这样的理念,你要是把难度放在第一位,你就不是搞音乐的。音乐要表达情感,把作品的内涵表达出来,听起来很舒服。音乐是不能急功近利的东西,应该让他一辈子从心灵出发,从音乐中感受到快乐。如果加入合唱团,一次就把大家的心搞凉,就会让人家觉得太难了,不愿来。什么样的作品才适合中国人唱,中国人的身体结构,包括中国的文字语言,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方式等都跟国外不一样的。中国的合唱应该有中国的风格,包括中国人的性格。
世界合唱比赛:您怎么看待合唱团参加比赛参加展演?
张德美:合唱是用来交流的,比赛不能成为主导。咱们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做的展演就很好,你可以比赛,但要做好思想准备,要有承受能力,不要因为分数低就认为是评委有问题。音乐艺术不是可以量化的东西,不是1+1等于2。评委的看法不能完全一样,不能达到完全统一。我为什么在海南做合唱?我会经常做展演,愿意展演的就展演,你要参加比赛,就要有思想准备,要尊重这个游戏的规则,要多交流,多展演。希望通过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把团吸引到海南来,多做些交流,演出。像我们这次的交流演出就很好。在融合当中,感受到很大的快乐。不是比赛中你的成绩比我好,我就对你有意见,这是更多的中国人的心理状态。我希望中国人能慢慢地淡化这种感受。海南把创建合唱大省作为追求的目标,希望更多的团来海南交流,促进海南旅游文化的发展,让更多的领导关注到海南的合唱。海南两年一届的海上丝绸之路合唱节,我希望用六年的时间做大做强这个品牌。我是有信心能做到的,我一直在这样做。希望借助更多的平台,比如说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中国合唱协会等来完善我们的机制,推荐一些国外的团队,让他们了解海南,并在海南做一个示范点。也希望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在海南扎根,不说大的品牌,小型的,小而精的,慢慢地做大。每个地区布一个点,这是作为一个合唱人的国际眼光,我是这么想的。
我也希望搞合唱的同行通过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通过官方或非官方的平台,传达一种合唱人的理念,对合唱要有一种尊敬的态度,要严谨,要有人文的东西。机械性的表达就不感人了,要包容。不能说我的就是好的,你的就是不好的。比如说以往中央台的青歌赛,原生态歌曲演唱,我个人认为是不合适。我们民族和你们民族没有高低之分,我就是这样唱的,西北的民歌高亢嘹亮,海南的黎族民歌优美婉转。唱的高就打高分?不能这样来论。包容才能发展。
世界合唱比赛:海南作为一个免签岛,做国际合唱比赛有更便利的条件,其它省没法比。用六年时间把海南打造成合唱大省强省,您觉得应该有哪些循序渐进的方法,用怎样的一个进度,有没有计划表?
张德美:首先我觉得强省我不敢奢望,合唱大省是可以努力争取的,我们一直有这个想法,就叫合唱省,也不叫合唱大省,全省有900多万人喜欢合唱,这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我们有很多少数民族,他们每天离不开唱歌。现在有几个基金会在关注海南的合唱,少数民族童声合唱已经落地了。创建合唱大省之所以有可能,第一,这是省委主导的项目,不是普通民间发起的,有顶层设计,是有计划的。第二,在整个活动框架设计方面,与中国合唱协会,也包括咱们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都有共同的计划。这不是海南省合唱协会一个机构就能搞定的,这需要外援。第三,团队组织的方向在哪里?比如我们的海上丝绸之路合唱节,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通过官方、通过外事部门建立关系,经常走出去,关注人家关心人家,人家才有可能关注到你,要建立一种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友好关系网,不要在有活动时才请人家,人家会措手不及。要建立起一种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战略合作的关系。平时有友好来往,关键时刻,人家才会助你一臂之力。第四,家里要做好迎接客人的准备,我们这里也有一个比较成熟的计划,海南全省遍地开花,让每个县市将合唱纳入到文化宣传部门常规工作当中去。现在已经有很多市县在做,我们都是亲力亲为。第五,进一步完善各地的设施。不仅仅是海口、三亚,还有市县场馆、音乐设施的建设很重要。要把“我能参加一场合唱音乐会那是我人生最大的幸事”成为大众传播的话题。第六,吸引到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重要的是经费的支持,中国目前大的品牌活动,纯粹靠政府资助是不可能的。要一部分政府主导的公益,一部分是商业,公益部分,政府会给些钱扶持一些队伍。把活动基础的框架做起来,早点进入策划。找些企业介入,邀请好的团队做专场音乐会,这是商业的,是卖票的。还有一种是供大众交流展演的。他们看到精彩的东西,可以做成套餐式的。这些我们也是借鉴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的世界合唱比赛的部分理念。第七,一定要融入到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中,可以参加一个活动的同时,沿着这个路线到下一站,可以边唱边走。我们有三条线,东线,中线,西线,还有环岛的动车,世界上第一条环岛动车。可以在动车上,设置一个车厢,到达一个站就唱几分钟。全世界只有我们这里有,环岛动车。这样的话。整个海南岛都是歌声。每个地方都有一首他们地方特色的合唱作品,比如海南陵水是少数民族的……每个地方都要有特色的东西。每届合唱节都会推出一些作品出来。外面来的合唱团,他把他们本民族的代表性作品拿出来,就相当于成为一个国际旅游合唱节。这样含金量就很高。这种交流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合唱作品了解这个地方。比如五指山、毛公山、万泉河、霸王岭等,把每个景点通过合唱配上视频、一首诗,旅游合唱就这样展现出来了。这是真正国际旅游岛的概念。这样就将旅游与合唱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这是一个想法。希望我的这个想法能够实现。要借助很大的外力,成立智囊团,要通过论证,出来的东西就很有意义啦!既有艺术的高度,又有各方面文化的交流,还能够愉悦身心,一路高歌,这样对推动海南的经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及建设美好新海南将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真正到了那个时候海南才称得上“合唱大省”。
张德美
人物名片
张德美,作曲家、指挥家。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3年获得正高职称(国家一级作曲)。海南省德艺双馨优秀艺术家。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合唱节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合唱艺术研究会副主席、海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海南省合唱协会会长,海南省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海南省民族管弦乐团艺术总监兼常任指挥、海南省海口琼山海韵合唱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海南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三亚学院音乐学院客座教授。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文化顾问、荣誉公民。
海南省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入编《中国音乐家辞典》和《中国专家名人辞典》。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请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见解引起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