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动态

电影评论的目的在于分析、鉴定和评价蕴含在银幕中的审美价值

[ ]电影评论的目的在于分析、鉴定和评价蕴含在银幕中的审美价值

电影是人们生活不断进步的精神食粮。

2021年中国电影观察|主题电影创作与多脉交汇的美学景观

2022年01月14日 11:38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黎秀葵  点击:6044  我有话说(0人参与)

202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472.58亿元

 

主题电影创作与

多脉交汇的美学景观

——2021年中国电影观察

 

丁亚平 王 婷

 

百年党史与中国电影

 

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践行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这一历史使命,与时代同步伐,积极探索创新,在每个历史时期都取得了重要成果,这也构成了中国电影独特的风景和发展本质。百年党史与中国电影的关系,某种意义上正呈现出中国社会主义的风景。日本学者柄谷行人认为,“风景”的概念并不单纯指自然景物,而是与现代性直接勾连,指涉“内面的发现”“内在的人”的确立以及更广泛和深远意义上现代民族国家的主体性建构。这种“风景”,除指涉百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电影“风景”外,更多涵盖中国电影里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风景”。2021年,呈现“社会主义风景”的主题电影创作呈现强势性的存在。“五一档”影片《悬崖之上》,“七一档”影片《1921》《革命者》,“国庆档”影片《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以及《红船》《三湾改编》《铁道飞虎》《童年周恩来》《柳青》《我的父亲焦裕禄》《中国医生》《守岛人》等,大都成为主旋律电影的现象级作品,这些影片重视历史意义的创造与整合,通过类型化的创作思路,将革命的激情和精神幻化成新的审美体验,投射了时代的历史思维与选择。

 

《1921》将时间浓缩在1921年这一年,选取1921年的4月到8月作为叙事时间的主体,以多线叙事讲述了发生在上海的那段故事,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的革命先驱和红色起点得以重新建构。作品包含观念与党史,对彰显中国革命品格的重大主题进行了重点阐明,主题和形象鲜明,“有同样追求的人,他们终究会穿越万水千山,走到一起”,变得真实可感,具有共性与特性结合的审美价值。

 

电影《1921》海报

 

《革命者》聚焦于李大钊最后的生命时间,以关键的时间节点、场景和压缩的时空,呼应声音、影像、感觉与蒙太奇于一体的历史和人物心灵视像。影片叙事清晰流畅,突出表现了作为革命先驱者的李大钊和他所处时代的关系,重点描述了特殊年代的革命者积极联系工农、替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发声、为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同胞抗争的重要场景,而在报童、朋友和妻子眼中的李大钊的平和、朴实而富有烟火气的形象,则彰显出其作为先锋领袖的另一面。

 

电影《革命者》海报

 

《悬崖之上》使用群像塑造的方式,讲述20世纪30年代从苏联回国完成代号为“乌特拉”的绝密行动的中国共产党特工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故事。作为国产谍战类型片,风格新颖,演员张译、于和伟等人精彩的表演令人眼前一亮,他们饰演的角色张宪臣、王郁、楚良、周乙、小兰,是勇敢而无惧生死的无名英雄,又是一个个鲜活的、充满情感的人。历史的宏大是既成的,贯穿其中的不仅是不断向前的历史事件,还有令人感动的有血有肉的英雄。

 

电影《悬崖之上》海报

 

《长津湖》一片聚焦长津湖战役中“钢七连”的故事,状写并反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争选择的必然。“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接到命令立即归队的连长伍千里,本已复员又重返战场的指导员梅生,坚决要奔赴前线的毛岸英,以及伍万里、雷公排长等基层指挥员,勇敢、积极、乐观,豪气干云,描绘生动、鲜明。《长津湖》呈现了影片主创眼中的朝鲜战争景观,带动直击当下的“新主旋律”唱得更响,让世界走进历史,走近更真实、自信的中国。

 

电影《长津湖》海报

 

《我和我的父辈》讲述父辈的故事,包括《乘风》《诗》《鸭先知》《少年行》等并无叙事逻辑上先后关系的短片,一个个的角色形象映现其中,写实性和写意性结合,犹如一本褪色的相册,映衬匆匆时光、铮铮柔情,反映了流动而交互的历史和精神的力量。用小切口和具体的人物,展现对中国社会主义风景进行聚焦的美学想象的可能性,吸引观众,富有历史感和文化感。

 

电影《我和我的父辈》海报

 

  多脉交汇:电影、市场与超越意识

 

从主旋律电影的提出到主流电影的建构,再至今天的新主流电影的持续发展,体现为审美和价值层面的双重认同,以及在文艺政策方面进一步适应时代和大众的期待与需求。

 

2021年的中国电影,从年初《唐人街探案3》到岁末《穿过寒冬拥抱你》,从重点题材影片到类型片再到文艺片,可以看到它们凭借比较真实的文化符码和特色鲜明的叙事逻辑,不断重构类型电影和文化形式的风格、元素,显示了中国电影人比较积极的努力。像《你好,李焕英》《我的姐姐》《关于我妈的一切》《穿过寒冬拥抱你》等,大都有着温暖积极的调性,而从年初的《第十一回》到后来的《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兰心大剧院》再到《第一炉香》《梅艳芳》,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文艺电影叙事和电影形式进行了实验性的处理,这些创作实践只有通过反思活动才能把握,它们就像观众知觉的对象那样只凭借完成的形式的侧面表现,比如创作者谋篇布局的手法、类型与故事紧密结合、融入主流发展的考验等,人们通过口碑来评判,其中的市场化存在和票房高低是无规律可循的,毕竟最终还是取决于作品所要传达的内蕴。

 

电影《你好,李焕英》海报

 

在电影和市场之间,中国电影现在面临的种种困境,以及在全球电影因疫情改写的新语境下,产业与文化积蓄已久的矛盾具有怎样的历史性,2021年国产电影有关文化在其创作追求和实践中的角色与历史性,值得思考。无论怎样,2021年中国电影体现了可贵的自我超越性。当疫情蔓延、冲击下的市场成为电影直接的和明确在场时,电影就是选择、超越,就是这个时代电影人的总体和根本观念。

 

随着中国电影人勠力同心,大量电影作品特别是主题性电影的涌现和年轻一代从业者的成长,新冠肺炎疫情对电影行业的全方位影响,在2021年还是被降到最低,中国电影市场不仅继续领先全球电影市场,跃起成为全球电影市场的龙头,而且国产电影在得到突破性发展的同时,呈现出不断超越、多脉交汇的新型生态和业态。2021年,《长津湖》票房57.74亿元,《你好,李焕英》票房54.13亿元,《唐人街探案3》票房45.23亿元,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此外,《我和我的父辈》等一大批作品,包括2021年上映的近30部献礼影片,传播范围广,在取得不俗口碑的同时,展现国家话语和市场意识的关系,因应了创作生产电影精品力作和市场持续繁荣发展的双重考验。

 

电影《唐人街探案3》海报

 

2021年的中国电影,不少作品类型化与市场化程度较高,意识自觉,绘形绘影。从贺岁档到国庆档等,具有电影和意识形态所涉及的象征形式与价值内容,显示疫情之下中国电影人在创作与市场上努力的丰富特征。春节档以勃发之势,相继上映电影《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刺杀小说家》《人潮汹涌》《侍神令》《新神榜:哪吒重生》《熊出没·狂野大陆》等,这之中有喜剧、犯罪、奇幻以至动画的类型,手段和形式不断更新,较多地关注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与心理的深度挖掘。《唐人街探案3》用唐仁与秦风组合和他们的行动路径,去揭开事件真相,去解谜,并进而照见社会与文化的矛盾和人性的阴暗面。影片采用的是喜剧形式,但它透过一种杂糅的类型特性,与主流意识互通,关系社会教育,彰显着中华文化的隐性相契。《你好,李焕英》靠真诚去感动观众,充满正能量和独具人文情怀的中国文化、民族情感的表达,从电影的专业角度看该片也许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但它通过富有想象力的情感叙述,以及张小斐等演员的成功演绎,打开了中国电影比较深层的心理互动与传播的新可能。《刺杀小说家》改编自作家双雪涛的同名短篇小说,通过类型杂糅、奇幻营造努力审视人类生存境遇,呈现的是一种“心灵的视野”,影片镜头语言灵活、节奏分明,能让观众在故事情感上产生共鸣。

 

电影《刺杀小说家》海报

 

2021年中国电影的商业类型片,还包括先后上演的悬疑喜剧片《扬名立万》《不速来客》《古董局中局》,动作片《怒火·重案》《扫黑·决战》《峰爆》《误杀2》,悬疑犯罪片《门锁》,动画电影《白蛇2:青蛇劫起》《大耳朵图图之霸王龙在行动》《天书奇谭4K纪念版》《雄狮少年》《许愿神龙》,爱情电影《盛夏未来》《你的婚礼》《我要我们在一起》《爱情神话》,具备较为鲜明的市场意识,主题大都强化“同理之心”,在商业逻辑下试图对社会命题进行观察,力图对人性问题进行可以称为“心灵性”的现实主义思考与挖掘。这些电影透露出的类型意识是从中国民族电影发展之初、本土行业建构之初便存在的,类型电影传达的是中国电影人积极、自信的一面,也映射了大众自发的心灵与审美选择。

 

动画电影《白蛇2:青蛇劫起》海报

 

商业电影很容易被视为艺术电影的对立面,当商业电影接合艺术电影,朝人性深处进行“心灵现实主义”的表现,就是用电影之心讲故事,而不是依赖于资本和流量,这也增强了电影与时代、观众的互动性。2021年中国电影在产业和市场策略的维度上,展现出口碑效应显示强大作用的特点,对好的或比较好的头部电影的质量关注度提高。《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以至《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这样的影片,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独特的叙事景观和广泛的情感效能,符合潮流,探索书写历史、反映时代的人文思维,但是围绕着个人和集体的注意力被建构的时代社会环境,怎样以观众更易接受的叙事方式呈现、讲述故事,并赋予其市场化使命,人们对其期待的创作水平远较一般影片为上。

 

互联网空间、“风景”的发现与电影选择的新互动

 

2021年中国电影市场共上映697部影片,电影总票房达到472.58亿元,恢复至疫情前的74%。中国电影当然并非岁月静好,除了疫情有更趋复杂和严峻形势之外,由市场传递出的电影危机的信号还包括:票房向头部影片过度集中(票房前两名的就占据了100亿元以上),投资者离场,国外大片票房占比仅有20%,让年轻观影人群进影院的意愿衰减,如何增强行业后续发展,以优质内容生产满足市场需要、打造精品力作,是整个电影行业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方便快捷的智能手机,飞速发展、不断更新的互联网即时通信技术,使个体在与周围世界信息交换的渠道变得更加通畅的同时,一方面,年轻人有更广泛的体验与交流的机会,观影习惯在一定程度上被改变了;另一方面,一些新兴平台或互联网公司,如抖音、西瓜、B站、快手、中国移动咪咕纷纷下场投资电影拍摄,和传统影视公司争夺观众。由于电影内容供应失衡、新的观影习惯已经形成,互联网空间正在生成电影以至文化新形态,怎样认知与把握,并找出新生机,吸引年轻观众,挑战与机遇并存。短视频等数字影像快速运用,新的电影故事、叙事时空和“风景”得以重塑,为电影带来新的更多的探索者、表现者和接受者。“风景”的发现最终指涉的是与现代性相关的问题。从百年中国电影在当下的变革来看,则体现为一种中式现代性。这种中式现代性,反映了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中国电影欲重建文化主体性和寻找新的现代化路径的理想诉求。无论是大银幕电影还是视频平台播放的网络影视剧,最重要的要有品位、格调和责任,即便是对红色历史记忆的重现或再现,作为一种表征,它是与现实中每个人交缠,在以往集体的经验里获得共情的。历史即是时间。以真实的细节、生动的想象力和现实主义的真挚情感赢得口碑,让观众特别是年轻影迷感受到影像情感的新气息和贯穿始终的精神性的价值,映射出中国电影人如何集中时间做“内功”、深度化多元化地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趋求、心理与效果。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近两年更跃居全球电影市场的中心位置,在世界电影版图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中国电影一方面要继续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国家形象,体现文化自信;一方面也愈来愈自觉到要从民族国家电影话语,走向拥有更广大的世界视野的电影强国新秩序和新高度,这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必由之路。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请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见解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友姓名:    匿名   验 证 码:  看不清,换一张  
全部评论(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