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 最新
  • 推荐

从书法大展看东坡文化的当代书写——以“海南省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为例

2024年12月03日 21:28  海南省书法家协会  点击:398  我有话说(0人参与)

点此查看书法作品图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案例,“三苏文化”深受今人热爱。苏东坡的魅力滋养人心,东坡文化影响现代生活的很多方面。东坡文化在书法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体现,便是几乎所有展览中都缺不了东坡元素。海南省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于2024年10月20日在三亚隆重开幕了,当走进展厅,观赏众多书法作品的时候,有心人会感受到浓郁的东坡遗韵扑面而来——苏东坡成为本次书法艺术书写的无与伦比的“千古风流人物”。

 

我对本次大展做了一个粗略统计:入展的书法作品(去除特邀作品、评委作品以及篆刻、刻字作品)总计144件,以苏东坡诗文作品为书写内容的就有29件;另外还有的作品书写的内容虽然是其他历史人物的题跋,但主要论及或在最突出位置论及的人物却是苏东坡,这类作品至少有3件。以32件计算,东坡题材的作品所占比例五分之一与四分之一之间。众所周知,中国古今文学和书法名人灿若星辰,但在一个综合性书法大展中,一个人被如此热情洋溢地高频度书写,无有出苏东坡之右者。这充分说明苏东坡在当代人心目中的文化地位是多么崇高。

 

就所书写的东坡诗文体裁看,题跋15件,词4件,诗、赋、记体散文各3件,诗文合写1件。题跋数量最多,占比最高,说明当代书法家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已不仅局限于技巧的磨炼,而且对书法理论意义的认识明显提高了。这些东坡题跋,大多数是针对书法的,表现出苏东坡书学观点;也有少数论述笔墨和绘画。苏东坡是书法理论批评史上的大家,他的书学思想于千载以下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题跋之外,皆为文学性诗歌和散文作品,东坡文学对书法家的滋养,于此可见一斑。

 

就书体看,真草隶篆兼备。数量多少依次为行书11件、楷书9件、草书6件、篆书4件、隶书1件。行书中偏草和偏楷的皆有,楷书中大楷和小楷皆有,草书中小草、大草、章草皆有,篆书中汉唐玉箸篆、清篆和先秦古篆皆有。就章法形式看,有的用整张书写,有的用各式隔水组合而成。就艺术风格看,有的表现为豪放,有的表现为雄奇,有的表现为高古,有的表现为温雅,有的表现为清秀。可见,擅长不同书体、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书家无不对苏东坡充满兴趣。

 

从上述几组数字的分析看,东坡文化对书法艺术创作产生了良好影响。反过来,书法艺术对东坡文化的传播自然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以本次展览的诗词散文为例,有14件作品书写了苏东坡的文学作品,每件作品书写一篇或多篇,共书写苏东坡诗文作品28篇,其中散文(包括赋、记体散文)12篇,诗10篇,词6篇。此外,15件作品书写东坡题跋也有一二十篇。这些作品可以使观众在欣赏书法艺术的同时,欣赏到苏东坡文学作品的魅力,了解苏东坡的书画理论思想,东坡文化在书法艺术的展示和欣赏中得以传播。

 

传播的效果与所选内容和书写的策略有很大关系。以书写同类作品并标明作品题目者效果为上,以书写同类作品但未标明作品题目者次之,以杂合非同类作品且未标明题目者又次之。举例分析如次。有一件小楷作品书写苏轼诗文数则,依次为《前赤壁赋》、《念奴娇·中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后赤壁赋》、《喜雨亭记》,8篇作品全部标明题目,观众一目了然。前7篇虽赋、词相杂,但都作于苏东坡贬谪黄州时,表达的思想感情相近,故传播效果好。唯最后一篇作于苏东坡早年在凤翔任职之时,与前7篇放在同一件书法作品中,略显不够和谐。另一件行书东坡记游五则,依次《记承天寺夜游》《游沙湖》《书游垂虹亭》《游白水》《记游松风亭》,5篇作品虽创作地点不同,但都是游记小品,风格相类,可以说书者将苏东坡的5篇小品打包传递给观者。但5篇作品均未标明题目,如果能够标明题目,则传播效果会更好。还有一件作品共书写东坡诗7题8首,这些作品创作的时间、地点各异,表达的内容不一;体裁则有七言、五言,有古风、律诗和绝句;有的有诗前小序,有的无序;格式以三幅长屏隔水装裱,书写时连题带序与诗歌正文连续书写,观众欣赏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这件作品虽然艺术水平较高,内容较为丰富,但由于所选内容杂乱,书写策略未能顾及观众的欣赏性,所以对内容的传播就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总之,“海南省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是书法艺术与东坡文化结合的一个案例。如何将东坡文化精华引入并促进书法艺术发展,如何通过书法艺术更好地传播东坡文化,是我们今后应该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以下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请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见解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友姓名:    匿名   验 证 码:  看不清,换一张  
全部评论(0)
    回到顶部